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

活動回顧:迪化街人文美學再造


2012臺北文化護照:迪化街人文美學再造
時間:2012/8/18 ()16:30-18:3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周奕成 (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執行長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
活動記錄:
迪化街過去可說是台北的華爾街,販賣台灣最值得外銷的商品,是北台灣重要的南北貨、茶葉、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。1980年代以後,許多學者、建築師費盡心力,把以迪化街為主的許多大稻埕建築物保存下來,有些則是屋主自行去申請被指定為歷史建築,如今的迪化街雖有一百多棟歷史建築,但整修完後卻不知要如何處置,總不能全部都改成博物館,且這些建築也不是政府公物,幾乎都是私人產業。今天的課程,周奕成老師就是打算讓我們了解如何讓這個老街區有新的產業。


屈臣氏大藥房建於1925年,當年是一位李姓屋主建立,他來台北大稻埕做西藥房。這棟房子在1990年代曾經被燒毀,只剩部分殘存,現在的屋主還是當年李先生的後代。後來文化創業承租這棟房子營業,做空間區分,以安排適合的營業。文化創業總共找了五種大稻埕產業資源,茶、布、中藥、建築、戲曲,希望營業的內容跟這五項資源有有關。

迪化街的建築是很混雜的,有巴洛克式、現代主義式。我們所在的這一棟房子,是現代主義式,不過現在的外觀已經於重建時改變了。一開始這邊展示柳宗理的產品時,很多人覺得奇怪,為何會在大稻埕這樣的老街賣高檔產品,但後來這裡的業績比信義區、大安區都還要更好。這也是改變人們的一個觀點,販賣產品不一定要在熱鬧區域,老街也是可以。

大稻埕最早的產業是茶,而迪化街目前也還有許多茶行留著,許多董茶的人都在這邊,因而老師他們在這開茶館是相當有壓力,他們開館時的想法,是做內行人的茶,給外行人喝,而有些大稻埕這邊的茶行老闆來喝過之後,也表示確實不錯。

另外老師也計畫大稻埕的變裝遊行,人們打扮成1920年代的人,可以扮英國人、法國人、軍人、飛行員、藝妓等等。已經有很多劇場工作者要參加,而這邊也會提供一些服裝、飾品。老師他們期望透過這個變裝遊行,讓大稻埕成為一個文化藝術地區,將來遊行一年一年做下去,也許能發展成一個文化節慶,將其他活動串連起來。

周老師說大稻埕應該要發展文化產業,因為這裡是北台灣歷史文化相當豐富的地方,累積了百年的文化能量,只是尚未被發揮出來。人的創作跟所處的空間有關聯,老師希望越來越多人能來大稻埕創業,雖然這裡已經不在是臺北商業重心,但卻能成為台灣文化復興的基地。

活動照片:
 

 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