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

活動回顧:流過台北盆地的瑠公大圳


2012臺北文化護照:流過台北盆地的瑠公大圳
時間:2012/7/21 ()13:30-15:30
地點:將於確定報名後另行通知
主講人:甘俊二﹝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工系名譽教授﹞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40名,額滿為止。

活動記錄:   
今天由甘俊二教授來給我們介紹瑠公圳的過去跟復育計畫。實際上過去臺北市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地靠瑠公圳的流域灌溉。利用新店溪的南邊地勢較高,北邊較低,將水引進台北盆地,從士林出去,最後流入基隆河,這大約是275年前的事。現在的瑠公圳有些支線被設置成排放廢水,水質極髒,有些區域則變成建築加蓋區被棄置。


2001年甘俊二教授提出在台大校園內重現瑠公圳,校方也認同這個計畫的前瞻性,願意提供已經被政府徵收的水路用地。在台大創校以前,台大校園內原本是一片農田,溝渠縱橫。創校後在1945年以前,校園內仍有不少農地,水質清澈。但隨著建築物不斷加蓋,大部分的水圳都被掩埋。
   
經過台大的調查,發現在校園內,尚有1.8公里的水路,沒有受建築物的影響,再往外則被辛亥路阻斷。所以瑠公圳若要恢復,最長只能做到1.8公里。當時校園內還殘存的瑠公圳部分,都非常的髒亂。當時計畫水圳的重建路現,盡量按照舊有的水圳系統,並且沿著水圳復原生態環境,最後將水流往醉月湖。而原本已經被切斷的水源,則由雨水跟地下水為主做補充。校方知道水源必須以循環的方式來維持,並且要加以淨化。因此,在醉月湖設計了一座假山,假山裡面放置淨水設施,將水以噴泉的方式,流到湖裡面。為了保持水的流通,台大工學院提出利用太陽能板發電,來保持水源流通。

經由復育計畫,終於讓幾乎消失的瑠公圳逐步重現於台大校園中,同時也改善了校園水域的環境及生態品質,並讓人們可以看到過往歷史所留下的痕跡。今天透過了教授的演講,我們才能體會到在這個復育計畫中,有多少難處是需要去克服的。但是,誠如甘俊二教授所說的,瑠公圳的復育計畫,在眾多水利計畫中,規模是相對較小的。在未來的台灣,仍然有不少水域的改善,是值得我們去關心的。

活動照片:
 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